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引导青年学子赓续红色血脉、坚定文化自信,江苏科技大学大学“红色薪火”实践团于2015年7月26日于海杨浦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国歌展示馆开展暑期社会实践。通过沉浸式参观、情景式学习、互动式研讨,同学们在《义勇军进行曲》的诞生历程中感悟初心使命,在红色文化滋养中凝聚青春奋进力量。
同学们在国歌展示馆前合影
聆听历史回响:从一张黑胶唱片读懂民族觉醒
步入以“音符”为造型的国歌展示馆,实践团成员瞬间被厚重的历史氛围所感染。馆内珍藏的1935年《义勇军进行曲》首版黑胶唱片、电影《风云儿女》剧本手稿等400余件珍贵文物,全景式展现了国歌从战火中诞生到成为民族精神象征的伟大历程。“当看到田汉先生被捕前写在香烟纸上的歌词原稿时,我真正理解了‘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’的分量。”团队成员王同学在“国歌诞生厅”驻足良久。通过全息影像技术,同学们“穿越”到抗战时期的百代唱片公司录音棚,亲耳聆听聂耳指挥乐团录制国歌的历史场景,深刻体会到艺术创作与民族存亡的血脉联系。
传承红色基因
解码精神密码:一堂行走的思政课
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者的讲解下,实践团深入挖掘国歌背后的红色基因。杨浦区作为国歌的唱响地,近年来创新打造“国歌故事”宣讲品牌,将红色文化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。同学们通过“国歌与法治”专题展了解到,从《共同纲领》到宪法修正案,国歌立法进程彰显了国家对精神标识的庄严守护。“国歌是活的教科书。”在互动研讨环节,团队成员结合新闻传播专业优势,提出“红色文化短视频创作”“国歌精神双语宣讲”等创新传播方案,获得馆方高度认可。“青年一代要用新语态讲好红色故事,让信仰之光照亮网络空间。”团队指导老师李教授现场点评道。
青春接力传承:从“听见”到“践行”
参观尾声,实践团全体成员在巨幅国歌谱前庄重合唱,铿锵旋律激荡起澎湃爱国情怀。团队随即启动“七个一”红色实践计划,包括采访一位老战士、制作一部微纪录片、开展一场社区宣讲等,推动红色文化从场馆走向社会。
“站在国歌纪念广场上,我更加懂得了‘前进’二字的时代含义。”队长张同学表示。据悉,该团队已与国歌展示馆达成共建协议,未来将组织志愿者服务、开展红色研学,让青春在传承红色基因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。
英雄纪念石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