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国家大力推进低空经济与智慧海洋建设的战略背景下,江苏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立足“系统科学”与“船舶与海洋工程”学科优势,率先提出水域“低空技术与工程交叉学科建设方案,申请自主设置交叉学科——“低空技术与工程”,目前拟增列通知已在教育部官网公示。通过聚焦水域场景下的低空智能系统应用,构建差异化发展路径,为长三角低空经济产业注入新动能。
锚定水域特色,破解低空经济同质化困局。“低空经济”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领域,2024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。随着《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》等政策落地,全国高校纷纷布局低空技术领域。传统低空技术研究多集中于城市物流、农林植保等陆域场景,而占地球表面积71%的海洋与内河水域仍存在大量技术空白。结合我校船舶与海洋优势特色,自动化学院创新性提出“水域低空概念”,冲破低空经济同质化困局。
“水域低空”特色,多学科交叉发展。我校“低空技术与工程”学科建设聚焦于水域低空内智能运载平台系统设计、感知控制、协同运行、任务执行与系统集成的综合性、交叉性、应用型工程技术学科。该学科以低空空间为主要应用环境,服务于低空经济与海洋强国战略需求,涵盖低空运载平台、智能控制、导航感知、空地通信、系统集成与应用等关键技术,融合系统科学、船舶与海洋工程、控制科学与工程、机械工程、计算机科学、通信工程等多学科理论,致力于构建自主、智能、安全、高效的低空运载系统。该学科强调技术集成、系统协同与工程实用,具有强烈的应用导向,同时在理论层面支撑低空智能系统的建模、优化与自主能力提升,体现了“智能+低空+水域”的研究范畴。
学科错位发展,促进产业转化提速。自动化学院立足长三角区域低空经济发展前沿,精准实施学科错位发展与差异化定位战略,在水域低空相关的智能系统、无人系统等领域形成了显著的特色与竞争优势,有效促进了学院科研成果的高效转化。面向国家战略需求,学院前瞻布局,将于2025年正式启动“水域低空技术与工程”自主交叉学科建设。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为高校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提供了新范式,更将有力支撑我国海洋经济智能化发展,为长三角乃至全国低空经济产业注入关键动能。